金年会信誉至上

酒乡民间传说

发布时间:2013-12-26

    双沟是个古老的酒镇,历史上曾以双溪镇、淮平镇、水集、顺河集为名。她的造酒发端于唐宋,北宋张能臣所撰历史文献《酒名记》中已有“双溪”酒名。 在淮河船民中流传“淮上行船望双溪,但闻酒香十里堤。未饮已觉三分醉,不知何时是归期。”的民谣。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在双沟渡河,写下了《九日渡淮喜得东南顺风二首》,诗云:“青旗红字映河滨,九日人家物色新。渡口客船争贳酒,斫鱼裂纸赛河神”(《历代咏淮诗选》)明代,双沟酿酒业进入繁盛时期,镇因酒兴,双沟被明朝政府设置为泗州的一个建制镇(《泗洪县志》)。镇上住户300多户,有一半经营双沟大曲酒,其余人家也大都从事与酒相关产业。因此,“泗州酒课每年达10万贯以上”(《帝乡纪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介绍:“凡酿酒必资麯药,咸伩无曲,即佳米珍粟,空造不成。凡燕齐黄酒麯药多从淮郡造成,载于舟车北市。”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明代泗州双沟地区制曲造酒技艺已经领先于全国。双沟镇著名的全德、广盛、涌源、泰来、傅士等大曲槽坊采用传统老五甑酿造法酿制曲酒,选料讲究,女工踩曲,蒸煮烧造工艺严格,一丝不苟,所产曲酒具有“色清明透,窖香浓郁,醇香甘冽,香气协调,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全德槽坊的双沟大曲曾为泗州府首选向明太祖进贡的美酒。

    在双沟周边地区,顺风三十里都可以闻到双沟镇飘出来的淡淡酒香。
    据蒋中健先生所著《明代第一陵》介绍,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后,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史称明太祖,建元洪武,追谥其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祖考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追封其父朱五四为仁祖淳皇帝,封其子朱标为懿文皇太子。
    朱元璋定鼎金陵,追尊四代,已造仁祖淳皇帝陵于安徽凤阳,命太子朱标至濠泗祭告祖考妣于泗州,“然未识玄宫所在,时向城西濒河凭吊,岁时遣官致祭。”为了寻找祖考以上三代殁葬地,朱元璋颇费周折,后经苦思冥想,“犹记皇姑孝亲公主(太祖二姐)曾言熙祖(朱初一)的墓地在泗州,“后始岁遣官泗州城西朝河堤望祭。”直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贵献图,祖陵遗址问题才得以解决。据《帝乡纪略》和《凤泗记》记载朱贵与朱元璋同宗,祖上都是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逃难到泗州城北孙家岗的淘金户,在孙家岗又是近邻。朱贵得知太祖皇帝正为找不到祖上三代坟墓而发愁,便亲自在孙家岗调查了解,并绘成图形赴御前向太祖皇帝献“图贴”,图上标明朱初一墓就在孙家岗旁边的杨家墩。祖宗坟地得以解决,朱元璋无比激动,授朱贵为祖陵奉祀,官居四品,子孙世袭。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命太子朱标、诚意伯刘青田(刘伯温)及文武群臣和诸色人匠前往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祖陵的营造工程。杨家墩地处河洼与岗坡相接处,是一块“钟祥孕秀”的“风水宝地”,前是千里长淮和隋炀帝开凿的汴河(又名通济渠),隔淮、汴河、与盱眙“第一山”、二山、三山、四山、面案山、宝积山等盱眙诸山、禹锁水怪无支祁的龟山、太上老君炼丹得道升天的老子山遥遥相望。它的后面是九岗十八洼的“九岗山”(今管镇,鲍集地区丘陵地带)。“九岗山”向西延伸经著名酒镇双沟与古泗州(今泗洪)西南岗地,虹县(今泗县)、宿州、徐州以东地区的丘陵山脉相连,地势绵亘起伏,蜿蜒数百里,形似一条巨大的游龙,起伏的山脉岗岭是这条游龙的脊背,酒镇双沟向东的九岗山就是这条巨龙的颈项,从管镇东延伸向北的漫土堆杨家墩是这条游龙贴近淮、汴二河边戏水的龙头,而淮、汴二河对面的众多山头,好像俯伏丹墀向真龙天子朝拜的文武群臣。
    相传,一日,受命督修祖陵工程的太子朱标和诚意伯刘青田化装成贫民百姓自杨家墩经管公店向西沿“九岗山”一线“龙脉”勘察地形,到了鲍家集便闻到了一阵阵淡淡的美酒芳香,便问当地百姓:“这一缕缕美酒香味从何而来?”百姓告之:“此乃从酒镇双沟大曲槽坊顺风飘逸而来。”这一问一答撩起了二人的酒兴。于是二人雇了一顶小轿赶往双沟镇。一路走来,离双沟愈近,酒香愈浓,二人赶到双沟已是午时。只见古镇掩映在绿树丛中,酒香四溢,市井繁华,唐宋徽派特色的楼宇店铺粉墙黛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绵延三里,镇南清淮激湍,左右粉山翠岭含烟,真个是 “闪闪酒旗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滨河的一座酒楼装饰考究,竹窗、短墙、画廊、暖阁,雅洁幽静,自然入趣,让人平添畅饮的欲望,不饮亦醉。二人驻足细看,酒楼名曰“淮光楼”,三个字乃宋代翰林大学士苏东坡的手迹。太子朱标和刘基进入一间雅阁。点了几样时鲜菜肴,酒保搬来两坛“全德酒坊”的上等陈年双沟酒,在旁侍候他们慢慢品饮这人间难得的玉液琼浆。这双沟美酒在唐宋年间就享誉神州,李白、白居易、韩愈、孟浩然、元稹、陆龟蒙、元丹丘、崔颢、郑谷、宋徽宗赵佶、苏轼、王安石、范仲淹、张耒、杨万里、黄庭坚、陆游、秦观、贺铸、陈师道、晁补之及元代的赵孟頫,萨都刺等文人墨客都在泗州临淮畅饮双沟美酒,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皇太子朱标和刘伯温二人一边痛快淋漓地畅饮双沟美酒,一边与酒保闲聊。这位酒保是个万事通,为本镇人,粗通文墨,说起双沟酒来他如数家珍,从唐、宋、元、明文人与双沟酒之逸事到镇上大大小小酿酒作坊的酿造,生意买卖,谁家酒好,谁家酒淡,谁家老板厚道,谁家老板刻薄,谁家卖酒端子大,谁家端子小,谁家雇几个酒把式,用多少长短工,都了如指掌。酒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朱标、刘基杯杯见底,听的津津有味。其中,酒保说到全德槽坊,在镇上首屈一指,每天出甑酒多,生意红火,家中雇佣的酒把式、长短工有数十个。老板姓水,叫水金安,是双沟地区有名的财主,从双沟直到洪泽湖边的湖滩地都是他家的,是泗州一带唯一挂千顷牌的地主,人称“水半湖”,泗州城北的杨家墩是水家的放猪滩。听说早年朱元璋祖父朱初一就是他家的长工,先在槽坊挑水打杂,后在放猪滩放猪,杨家墩搭有窝棚,放猪佬倌朱初一常年吃住在滩上,除非领猪伺料才回双沟一趟。水金安在镇上有杂货店、绸缎庄、酒楼和大曲槽坊,“全德”号为水家与蔡氏、朱氏、张氏、贺氏等合股开办,水家为大股头。水老板为人善良、开明、办事公道,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比如修桥铺路,办私塾,设棚施粥,救助灾民,行善积德,有口皆碑。
     朱初一生活在放猪滩,常到墩上一凹窝内避风晒太阳。有一天,朱老头在凹窝内闭目养神,忽有师徒二道士走上墩来,到凹窝处指着脚下说:“这里地暖,插一枯枝十日内就可复活生叶。”朱老头在凹窝内装睡听的真切。二道士插好枯枝离去,朱初一在枯枝旁守候十天,果然复活。他怕再有人知道这一奇事,当即拔去即将复活的枯枝,又再插上一枯枝。二道士复来,徒儿问师傅:“叶何不生?”此时朱初一正在旁边偷看。师父发现朱初一,对徒儿说:“必此人拔去了。”朱初一是个老实人,看无法再隐瞒,便承认是自己所为。此时,道士告诉他:“你有福,死后一定要葬在这里,日后你家必出天子。”二道士走后,朱初一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一日,朱初一把所放的猪请人照看,自己返回双沟水家。水老板问:“老朱倌,你不在滩上放猪,回来见我何事?”朱老头说:“我在你家雇工已有30余年,如今年事已高,风烛残年,有桩心思一直难以启齿。”水员外是爽快人叫他直说。朱初一壮着胆子说:“我想向东家求一棺茔地,待百年后好有个归宿。”水员外听后哈哈大笑:“我当有多大事呢,你雇工在我家多年,这点小小的要求我答应你就是了。我家有良田千顷,你要哪一块我就给你哪一块。”朱初一见东家爽快,便说:“我生前替东家放猪,死后还给东家看守放猪滩,别处我不要,就要杨家墩放猪滩窝棚旁边的那个凹窝子就行了。”水员外见他说出具体的地点立刻答应下来:“好说好说,我这就对管家说清楚,待你百年后就近葬在杨家墩放猪滩旁的凹窝内。”朱初一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放猪滩,不几日,生了一场病,不治身亡。时在1327年。当时就葬在原先讲好的放猪滩上凹窝内,落葬时遇大雨,井穴打好后自拥为坟。它就是后来的明祖陵的所在地。后经二十八年的营造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浩大的明祖陵工程建造完工。
     再说皇太子朱标与诚意伯刘青田在淮光楼细酌慢品,只觉得这双沟美酒入口绵甜甘冽,酒香醇厚、余香悠久、风格独特,绝非一般“村醪”可比。又从酒保口中听到不少酒的轶闻逸事,意外得知先祖朱初一曾在酒镇双沟槽坊挑过水、帮过工,“全德槽坊”的水老板还是一位和善厚德的开明之士,所有的这些都给皇太子和刘青田留下深刻的印象。酒保见二位客官举止文雅、谈吐不俗,认为非等闲之辈,侍候的更为殷勤周到。皇太子朱标已有几分酒意,让酒保取过文房四宝,拟给酒楼留下一首补壁诗,朱标运转神思挥笔写道:“琼浆玉液双沟酒,地上应无天上有。来日取之祭皇陵,保我江山国运久。”写毕落款大明东宫太子朱标,洪武十八年。这位酒保一见落款用这样的口气,方知是当今太子殿下驾临。扑通跪倒连连叩头:“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是当今太子殿下驾到,满口胡言,请太子千岁恕罪!”朱标亲自扶起酒保:“请起,不必多礼,你侍候我们酒饭,何罪之有?你去把你家老板叫来,我们有事找他。”酒保起身,找来了全得槽坊的老板,叩见过太子殿下和诚意伯刘青田大人。老板一再恳请二位至客厅用茶。二人因有事和老板说,便随主人进了客厅,自有香茶款待。入座后,朱标对水老板道:“从今年起,祖陵祭祀礼就用双沟酒了,待回京再禀明父皇。我会通知泗州知州和盱眙县令。至时到双沟全德的槽坊提取,酒资按市价支付,决不让你们吃亏。”老板再三推辞说:“区区数坛,不需付钱,就当我们进贡了吧。”朱标二人坚持付款,老板只好任之。太子还说:“除祖陵祭祀,每年大宴谒陵官兵也一律为双沟大曲,他处烧酒一概不用。为此,老板再次叩头谢恩,并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烦请太子殿下为槽坊赐下墨宝。太子不好推辞,欣然写下“全德槽坊”四个大字,且落款用了印。至明末清初,“水半湖”家道中落,全德槽坊股东几经变更,到康熙年间为贺氏所得,更名为“贺全德槽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朱标回京述职,向太祖奏请:“泗州双沟盛产上等美酒,儿臣与诚意伯亲自品饮,风格非同凡响,建议今后皇家庆典、新皇登基、大宴群臣宜用双沟美酒,儿臣本次在双沟意外得知熙祖初一公早年曾雇在全德槽坊挑水打杂,深得老板厚待,并给予熙祖初一公殁葬地。”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允准太子所奏。自明祖陵建成,每年四时八节,皇家重大庆典都要到祖陵以双沟美酒祭奠高祖、曾祖、祖考陵寝。明朝统治中国276年,经历16个皇帝,每年祭祀祖陵,使用泗州双沟美酒,形成惯例,直到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吊死煤山,方才停止。在276年漫长的历史中,明祖陵署户有两家酒户,但所酿之酒酒味淡薄,不堪祭祀先祖。先人们生前为贫所困,享受不到双沟美酒,如今天下都成我朱家天下了,让先祖们享用一点家乡的美酒也是无可厚非的。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子朱标已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故,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燕王朱棣在北京发动“靖难之役”,攻取南京,打到灵璧,南下泗州,路经双沟,朱棣一路疲于奔命,又饥又渴,如今来到酒乡便开怀畅饮,只觉得双沟大曲与北京内酒坊所酿之酒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连称:“本王喝遍天下酒,双沟美酒第一流!”当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靖难军得双沟东义泉济渴,燕王又赐饮“神州第一美酒”,将士们个个精神倍增,一鼓作气攻下泗州,直取京师南京。在泗州,燕王亲率将士到祖陵祭祀,在玄宫灵前洒下双沟美酒,以慰亡灵。1402年6月,朱棣推翻了他的侄儿建文帝,与1403年取而代之,做了永乐皇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成祖。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明成祖在位期间直至宣德年间,明朝皇帝派三保太监郑和分别于永乐五年、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宣德六年七次率领皇家船队下西洋,先后到达占城(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暹罗、锡兰山、沙里湾泥,直至红海海口、麦加和非洲东海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前后30余年遍及33个国家。郑和每次出海西洋都要带上天朝特产的双沟美酒,一是供航海途中船工饮用,招待宾客,二是作为天朝大邦的国礼赠沿途各国国王,双沟美酒作为促进中国和西洋各国的交流和友谊发挥了积极的纽带作用。
 

COPYRIGHT (C) 2013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金年会信誉至上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8002401号-3


XML 地图